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学术氛围、提高科研能力、学术竞争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20年“学术月”系列活动于11月顺利开展。
2021年1月12日,2020年“学术月”总结会暨第十五届教师学术沙龙在广州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在对本年度“学术月”系列活动进行总结的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专业青年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跨学科学术思维的碰撞,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教师学术沙龙活动作为落实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强规范 重内涵 提质量 创品牌 促发展 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大新华”工作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筹备到举办都得到了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及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各院系(部)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博士导研计划”和“百名骨干教师计划”人才培养对象等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会议暨活动现场
王庭槐校长作学术报告
王庭槐校长作题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的学术报告。王校长首先对本次“学术月”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赏,并对各院系、职能部门及各位老师在科研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王庭槐校长作学术报告
报告中,王庭槐校长指出,科学研究及学术发展是衡量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据,是高校的强校之本,而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优良的作风学风是做好科研工作的“生命线”。党中央、国务院也一直高度重视科研领域的作风学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作风学风、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问题作出批示或指示,强调:“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近年来,学术不端、科研失信事件仍有发生,科研作风学风制度建设亟待进一步强化。
王庭槐校长着重讲解了2020年7月17日,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20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2020年12月23日,科技部发布的《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国科发监〔2020〕360号)(以下简称“规定”),并围绕规章制度、学风建设主要目标、科技评审工作立规定界,严惩请托行为、请托行为的内涵及类型、建立评审诚信承诺制度、处理措施几个方面,作详细解读,强调了学风建设的主要目标: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压实科研任务承担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提出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科研数据汇交制度等具体要求,以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进一步丰富科技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科学技术活动、匡正科技界风气、净化科技创新生态。
报告最后,王校长进一步强调,国家此次出台的“通知” 和“规定”是全面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的“组合拳”。目的是为了划定学风底线、明确界限,既充分信任、又强化监督,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学校始终把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摆在事关科研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有关部门和院系要在制度建设、工作机制、诚信教育等方面进行整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建章立制,开展自查,将有关工作内容落实到位!
博士科研驿站挂牌仪式
近几年,学校引进博士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促进博士人才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学校成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博士人才驿站”,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工提供开展科研交流、学术活动和小型会议的场所。会上,王庭槐校长和周云书记,共同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博士人才驿站”揭牌。
王庭槐校长指出,博士人才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希望能够通过“两步走”战略:一是通过双百计划引进博士人才;二是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逐步提升博士人才的占比,促进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王校长鼓励学校年轻老师,努力攻读博士学位,提升自身学术造诣,希望博士人才驿站的建立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谈学术、聊科研、促进思想进步的园地。
周云书记也提出了希冀,希望年轻老师们能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敢于拼搏,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充分利用好博士人才驿站这个交流平台,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取得长足的发展。
周云书记、王庭槐校长为博士科研驿站揭牌作
博士代表分享科研工作体会
博士人才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先锋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博士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教师搭建更多的学术科研学习、交流平台,创造更多的学术科研机会,是推动我校科研水平提升,科研工作迈向新阶段,实现学术强校的重要举措。会上,来自经济与贸易学院的梁丹博士和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的刘科学博士围绕自身的科研体会、工作体会、研究经验等方面分别作心得分享。
经济与贸易学院梁丹博士作分享
经济与贸易学院梁丹博士围绕“新人生”与“写论文”展开分享。她从态度、质疑、导师、热情四个关键词切入展开,详细分享了自己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及现阶段正在研究的课题。针对现阶段“博雅教育背景下,大学课程设置再思考”、“关于‘服务’”、“危机时代下的‘危机管理学’”三个研究选题,梁丹博士通过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引证、深入的思考及生动的表达向大家展示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在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思路拓展机会。梁博士还向大家分享了文献阅读的心得:找文献,做分类;在分类中,带目的看文献;明确文献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分析文献,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梁博士讲到,在日本求学的8年,“一万次想放弃,一万零一次有激情”的感悟已深深融入到自己的科研经历中,面对做学术的枯燥生活,需要不断鼓励自己寻找、创造新的可能性,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敢于尝试,坚持下去,总会看到成效,出现新的希望激励自己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希望能够与在场的每一位教师共勉。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刘科学博士作心得分享
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刘科学博士围绕近期自身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心得体会展开分享。他从科研项目、文章发表、专利申请、赛事指导、课程执教、论文指导六个方面详细展开,对近期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科研进展做了详细的工作汇报分享。关于做科研的心得体会,刘博士分享了他的感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取长补短;“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需整合资源,团队协作,共同进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心科研,立足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将会继续努力优化上课内容,改善授课风格;加强师生间的联动,构建更加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参加国内外大赛,为我校争光;申请更多的课题、专利,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论文。
专家点评,思维碰撞
科学研究需通过思想和观点的不断碰撞,方能产生出新的学术火花。分享结束后,现场专家学者们对两位博士的汇报展开了精彩的点评和探讨。
针对梁丹博士的汇报,陈家树院长、陈建钢督导都对梁博士的分享内容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他们均提出希望梁博士后续的研究能够更注重实践,将研究与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比如对东莞麻涌镇服务业进行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等,将理论有效结合实际,服务实践,致力于能够改变社会的实践型研究。陈仲本院长讲到,学术强校的实现,需要更多拔尖年轻老师的努力,希望学校能够持续完善配套科研条件,培养更多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有竞争力的拔尖人才,同时,也希望博士老师们能够起到骨干带头作用,带动团队共同前行。王庭槐校长、陈玉川督导在肯定梁博士分享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陈督导建议要增强对演讲时间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表达力,学会在短时间内紧扣主题,做更加深入人心的分享;王校长提出要明确和集中科研的主要方向,避免精力分散,铆足力气攻克重点课题,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科研过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专家学者们对梁丹博士的分享作点评交流
针对刘科学博士的汇报,陈家树院长对刘博士分享的“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心得体会高度赞赏和认同,他讲到创新能力是体现国家及民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年轻博士要高度重视自身创新能力的养成,拥有开放合作的科研理念,充分运用好自身拥有的资源、平台及人脉,同时,希望学校不断建立完善科研平台,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王庭槐校长对刘博士分享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优秀的表达能力表示了高度赞赏,他特别强调,要将创新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始终,建议在进行课题申请时,与时俱进,加入更多新要素,同时,也要找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明确的目标,想方设法创造科研条件,充分调动、运用现有内外部科研资源,迎难而上,提升科研水平。资源与城乡规划系陈俊合主任对刘博士进入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并在今后的科研方向上给出了建议,希望刘博士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到生态修复等重要问题,寻找到更多的创新点。
专家学者们对刘科学博士的分享作点评交流
2020年“学术月”总结汇报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张玲处长就2020年“学术月”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本次“学术月”活动围绕“坚守学术诚信,提升科研素养”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
我校通过校网、官微、海报等形式在穗莞两校区对“学术月”活动内容进行宣传。本次“学术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期间,线上、线下共开展20场科研、科普系列专题讲座;开放穗莞两校区实验室参观;开展“每月一院”之经济与贸易学院调研活动并举办教师学术沙龙;与药学院开展产学研经验交流及产学研科普讲座;对省级重点学科进行验收检查;组织开展第五批“博研计划”申报评选;评选校级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及2019年度科研先进个人;开展2020年度第一、二季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博士人才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成立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博士科研驿站”,为学校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工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学术活动及小型会议提供场所。
科技处张玲处长作2020年“学术月”工作总结汇报
“学术月”活动得到我校党政领导、各机关处室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作为活动主办单位,力求通过“学术月”系列活动充分营造学术氛围,探寻科研发展之路,在师生中普及学术科研相关知识,宣传学术规范、项目申请,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的重要意义,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科研意识;不断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引和帮助,鼓励师生积极申报项目、拓展应用研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倡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坚守诚信的底线,遏制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严防学术不端。同时,学校也会不断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培养优良的学风、校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继续扎实推进“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工作稳步开展。
2019年度科学研究先进个人表彰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术竞争力,鼓励大家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校在2020年“学术月”活动中,对2019年度科研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评选分为自然科学组和人文社科组,按照每个组别的个人得分排名产生,参与计分的科研成果由高水平论文数、著作数、专利数、软件著作权数、科研项目数组成,所有成果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依据评选指标,本次活动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4名。希望各院系老师继续努力,在科研教学工作上再创佳绩!
校长王庭槐和校党委书记周云为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9年度科学研究先进个人一等奖的吴翔(会计学院)、万智萍(信息科学学院),二等奖的王首程(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潘志宏(信息科学学院)、武亮(管理学院)、王凤(信息科学学院)、程露(中国语言文学系)颁奖。副校长李中生和督导陈玉川为三等奖获得者刘运国(会计学院)、郭美文(管理学院)、李安兰(会计学院)、何忠礼(信息科学学院)颁奖。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共同为2019年度科研先进个人一等奖获奖
代表颁奖
校长王庭槐(左)、党委书记周云(右)共同为2019年度科研先进个人二等奖代表颁奖
副校长李中生(右)、督导室陈玉川教授(左)共同为2019年度科研先进个人三等奖代表颁奖
获奖教师代表会计学院副院长李安兰上台发表了获奖感言。李安兰副院长代表会计学院吴翔老师感谢学校三年来给予的支持和鼓励,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平安、健康;同时,代表会计学院刘运国院长对学校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在科研条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学校能够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上多鼓励,多容错,鼓励创新,允许尝试。李安兰副院长自己表示:“会计学院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得益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及提供的平台,进入学校工作以来,感受到学校的蒸蒸日上,对于转设后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衷心希望青年教师越来越进步。”
获奖代表会计学院李安兰副院长发表获奖感言
校党委周云书记发表总结讲话
周书记向本次获得科研先进个人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各位获奖老师能够充分发挥标杆带头作用,再创佳绩。周云书记讲到,学校自提出“学术强校”以来,已将该项工作方针扎实推进了五年,期间,“学术强校”的工作方针发挥了非常积极正向的作用,学校逐步完善科研工作各项体制机制,制定并大力开展“六大人才计划”,为教师们搭建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成效逐步凸显,可喜可贺。周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和引导,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同时,要注重科研规范性,遵循科研操守,全体师生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
关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周书记指出,转设后的学校,会面临新的挑战,但也会拥有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放管服”工作开展的大背景下,学校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办学权限,希望各职能部门能够梳理好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改进之处,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及各项制度,为全体教师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工作指引。同时,要继续深入探索相关科研替代办法,探索实现制度规范、公开、公正、透明的有效路径,严格对标本科教育办学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希望新形势、新机遇下,全体师生能够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为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办成有品牌有口碑的一流民办高校共同努力奋斗。
党委书记周云发表总结讲话
稿件来源:学科与科技管理
文字:李秋娴
图片:新闻中心黄要武
审校: 张玲、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