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术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9年“科技月”系列活动于2019年第二季度顺利开展。
7月3日,我校在广州校区召开了2019年“科技月”总结会暨第九届教师学术沙龙,在对本年度“科技月”系列活动进行总结的同时,为不同学科专业青年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跨学科学术思维的碰撞和教师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
教师学术沙龙活动作为落实学校2019年春季工作会议“加强规范办学和内涵建设 提质量 上水平 树品牌 着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有特色的中大新华”工作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从筹备到举办都得到了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及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教学督导、各院系(部)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博士导研计划”和“百名骨干教师计划”人才培养对象等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会议暨活动现场
会上,王庭槐校长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近年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然而,一些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的行为时有曝光,还有一些论文被集中撤稿事件令人震惊,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科研领域的作风学风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王庭槐校长发表讲话
《意见》提出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力争一年内转变作风改进学风的各项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实施;二是三年内取得作风学风实质性改观。并提出五个要求:一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通过践行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二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具体措施包括: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及“放管服”改革。三要确发挥评价引导作用,反对盲目追求机构和学科排名,大幅减少评比、评审、评奖,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防止“帽子”满天飞。四要大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解决表格多、报销繁、牌子乱、“帽子”重复、检查频繁等突出问题,原则上一个年度内对一个项目的现场检查不超过一次。五要通过大力宣传科学家精神,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等方式加强宣传,营造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舆论氛围。
针对《意见》中的要求,王校长特别强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校要坚决对《意见》精神的贯彻执行,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要严格遵照执行,同时,广东省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学科与科技管理处要重点对文件进行研究学习,按照文件要求做好论文资料存档、项目审核等相关工作,尽可能提高我校教师地位和学术地位。
青年教师分享教学与科研心得、经验
会上,“博士导研计划”、“百名骨干教师计划”4位(其中两位也是“访问学者”)人才培养对象教师代表根据自身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经验等方面作心得分享。教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要素,当前世界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出国访学是高校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反映了高校推动国际化发展的需求,符合国家人才战略和软实力建设需要。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王静老师分享访学心得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王静老师以美国拿撒勒大学(以下简称拿大)访问学者身份分享了访学心得。她向大家介绍了拿大的环境、教学、学术及活动,她对比了国内普遍的教学模式,拿大的课堂教学更注重课程教学的精品化,教学内容注重灵活性和发散性,课堂更加自由轻松,重视开放讨论的授课形式,学生活跃度非常高,授课教师也很开放。访学期间给她触动最深的是国外教师的备课精神,王静老师表示,要把这种兢兢业业做备课准备的精神带到国内,不断学习践行。她还为即将要访学及在访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重视语言课的准备和学习,在访期间可通过参加访学学校的活动及培训,加强与访学学校的师生沟通,充分利用访学学校的各类资源充实提升自己。
外国语学院蓝翠艳老师分享访学心得
外国语学院的蓝翠艳老师通过拿大访学的经历为在场教师分享了相关经验。她讲到,拿大的课堂通常采用多模态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设计清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灵活轻松的上课氛围,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此外也强调学生的实操能力,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她表示,三个月的访学之旅,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教学环境,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技巧,对于自身的科研启发是无限的。完全浸泡在美国的风土人情中,使得自身对美国的认知从书本搬到了现实,让自己的教学工作获益匪浅。
药学院王丽丽老师作“博士导研计划”科研成果分享报告
药学院的王丽丽老师作“博士导研计划”科研成果分享报告,她从选题、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研究期间所做的科研工作和努力。特别提到,很感谢博士导研计划让自己参与其中,跟随博士导师进行科研项目,给了自己很大帮助,同时感谢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扶持政策,能够让自己的研究顺利开展,自己也将会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果。
外国语学院李贻老师分享入选“百名骨干教师计划”的成果心得
外国语学院的李贻老师自入选“百名骨干教师计划”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计划启动至今,李老师完成了1项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1项校级课题,参与主编1本教材,共发表CPCI学术期刊论文4篇,目前仍有1项广东省哲社2017外语专项课题在研。他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李老师还特别感谢黄国文、田海龙、Jaworski三位教授对自己的极大帮助和启发,感谢他们在科研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自己将会在学界大咖的引领下,继续在科研的路上努力前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科学研究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通过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产生出新的学术火花。王庭槐校长向李贻老师提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目的,讲到学者要树立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立场,研究不仅仅是讲述事实,更要有国际视野,落到社会效用与贡献上,明确自己科研课题的依据和最终呈现给社会的成果。陈汝筑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态语言学与社会根源、社会发展有关系,建议李老师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时,可适当加深对社会根源、社会发展对生态语言学的影响研究。
王校长与李贻老师作学术交流探讨
陈仲本教授对王静老师分享中的音乐治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医学研究要重视临床应用研究,临床效果是医学研究的实践体现。他提到,目前关于音乐治疗的问题,有很多种流派和观点,但有些观点有些偏离正轨,作为科研工作者,如何从机理上、原理上去解释音乐治疗,真正找到一个音乐治疗研究的科学道路是要探讨的命题。
陈仲本教授作点评交流
陈子燊教授针对分享中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提到在国外盛行的讨论课的形式在文科可以作为试点,理工科还是应该更强调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同时针对王丽丽老师分享的科研进展,陈教授也给出了宝贵建议:要注意站在科研的角度,关注采集样本的代表性和影响因素。
陈子燊教授作点评交流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以下简称“科技处”)张玲处长就“科技月”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本次“科技月”活动围绕“严守学术规范,拓展应用研究,提升科研水平”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张处长总结道,我校通过校网、官微、海报等形式在穗莞两校区对“科技月”活动内容进行宣传。本次“科技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期间,开展15场科研、科普系列专题讲座;举办3场教师学术沙龙;举办中澳临床药学论坛学术会议;开放穗莞两校区实验室参观;开展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系、体育系等部分院系调研;组织校级科研项目申报;开展第四批博士导研计划遴选工作;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及生物与医学伦理委员会;与河源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等开展校企合作;赴北京拜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寻求国家自然科学申报入口;赴广东省教育厅及东莞市科学技术局调研等活动让我校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让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在学术交流的同时提升研究创新能力和水平;让社会公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认可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科技处张玲处长作2018年“科技月”工作总结汇报
张处长指出,“科技月”活动得到我校党政领导、各机关处室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作为活动主办单位,力求通过“科技月”系列活动充分营造学术氛围,探寻科研发展之路,在师生中普及学术科研相关知识,宣传学术规范、项目申请,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高校科研的重要意义,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科研意识,不断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引和帮助,鼓励师生积极申报项目、拓展应用研究,扎实推进“学术强校、质量立校”工作稳步开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术竞争力,鼓励大家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校在2019年“科技月”活动中,对2018年度科研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评选的成果由高水平论文数、著作数、专利数、软件著作权数、科研项目数组成,评选结果依据各单位教职工人数平均得分排名产生,共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校长王庭槐教授、校党委书记周云研究员、副校长杨卫华教授和校督导室主任陈汝筑教授对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8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一等奖信息科学学院;二等奖康复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等奖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药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共6个二级教学单位分别进行了表彰并颁发奖牌和奖金。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共同为2018年度先进科研集体一等奖代表颁奖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共同为2018年度先进科研集体二等奖代表颁奖
副校长杨卫华(右)、督导室主任陈汝筑教授(左)共同为2018年度先进科研集体三等奖代表颁奖
信息科学学院的教师代表邱泽敏发表获奖感言,他讲到一等奖的分量很重,这是学院一整年来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非常感谢领导对学院的支持和鼓励。
荣获二等奖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陈仲本院长讲到“在王校长树立的学术强校方针的指引下,我们尽了一份微薄之力,今后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感谢领导给的鼓励,特别是王校长,希望今后动员我们的老师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同样荣获二等奖的康复医学系教师代表胡明一发言道,作为来自于台湾地区的教师,来学校近两年的时间,跟台湾的医学院相比,学校的校领导更加地兢兢业业;同时两位系主任非常支持科研工作,系上的学生都非常愿意参加科研活动。借此机会建议学校的教学仪器也能够设计成为学生做科研的仪器,让学生也能落实科研想法。
公共治理学院(以下简称“公治学院”)徐文俊院长说,作为唯一一个文科获奖单位,说明学校目前文科的科研压力还是很大,需要继续努力,公治学院一年来的科研主要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把学院专职老师推上去,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平台主任尹小川则提到,教研平台获科研奖项感到很不容易,真正教师身份的人只有5人,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的不易,压力也很大,还要继续努力,并且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药学院张素中副院长也表达了获奖心情,她讲到这个奖项是药学院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对药学院一个很大的鞭策,非常感谢领导的引领和支持,希望在学校“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方略的引领下,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等奖、二等奖科研先进集体获奖单位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三等奖科研先进集体获奖单位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周云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一是科技工作者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列,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意见》精神,深入贯彻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深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二是青年教师要立志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德的践行者。《意见》对于如何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科技共同思想基础作了明确说明,并提到“希望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这对党委未来的工作方向作了明晰的指引,我们要深入贯彻。三是要在教学科研中加强集智攻关、团结协作,要汇集党政部门、高校院所、企业、社会、媒体等各力量,推进学术作风和学风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设。学校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为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教学科研服务。
党委书记周云发表讲话
周书记最后讲到,我校自2016年提出“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的方略以来,近三年的学术氛围越来越好,从系列沙龙活动中可看出学校的青年教师正在不断成长、进步,甚是欣慰。接下来,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完善科研配套制度更新,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添加新的要求进去,以提升我校科研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全面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会议最后,王庭槐校长发表总结讲话。他对本次沙龙活动给予了高度赞赏和认可,特别强调要做好教师后续出国访学工作的反思总结,让出去访学的教师更有收获,也吸引更多青年教师走出去,带回更多的国际视野回校进行碰撞交流,从而促进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王校长强调,要放大沙龙活动的思维碰撞作用,让不同观点和想法在沙龙上得到交流和碰撞,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科研交流。同时,他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虚怀若谷,吸纳不同声音和观点,及时进行科研总结和反思,取得更大的进步。
王校长在总结中对于科技处科技月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讲到科技处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务实,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方式。王校长还特别表扬了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的个别院系负责人,对他们的积极性和热忱表示高度赞扬。学术氛围的营造全靠大家共同的重视,他非常感谢包括督导队伍在内的各位的努力和不忘初心,感谢大家对学术的向往和敬畏。对于学术初心的坚守,希望大家继续共同努力,将科技月及沙龙活动越办越出彩,希望今天获得先进科研集体奖的各单位都能够勇争第一,努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学术成果。
文/ 李秋娴 吴丹莹
图/ 刘英
审校/ 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