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科技月”和“教学质量月”工作总结会

作者: 时间:2018-07-16 点击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学”方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竞争力,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根据2018年春季工作会议部署,于2018年第二季度相继举办“科技月”和“教学质量月”系列活动。
       2018年7月11日,我校于广州校区举办2018年“科技月”和“教学质量月”工作总结会。会议由校长王庭槐主持,校党委书记周云,校机关有关处、室、中心负责人,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参赛教师代表等出席会议。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王庭槐校长1.JPG
校长王庭槐主持会议

 

  •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处长张玲作“科技月”工作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贯彻落实我校2018年“抓重点、补短板、强特色、固本培元厚内涵”的总体工作要求,加强学校自身造血能力,完善学科布局,提高学术科研竞争力,本次“科技月”活动围绕“补短板、重内涵、强科研、创新圆梦新征程”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处长张玲就“科技月”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我校通过校网、官微、海报等形式在穗莞两校区对“科技月”活动内容进行宣传。本次“科技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广泛,通过开展科研、科普等14场系列专题讲座;开放科普展馆;组织学生参加2018年天河区科普讲解大赛;举办2届学术沙龙;开展“5·19科技开放日”系列活动;召开专家学术交流会议;表彰2017年度科研成绩突出单位;拜访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活动让我校学生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让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在学术交流的同时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和水平;让社会公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认可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科技月”活动得到我校党政领导、各机关处室和各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科与科技管理处作为活动主办单位,力求通过“科技月”系列活动充分营造学术氛围,在师生中普及学术科研的相关知识,宣传规范学术论文、项目申请书等知识,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大学科研的重要意义,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意识;不断提供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引和帮助,鼓励师生积极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扎实推进“学术强校、质量立校”工作稳步开展。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IMG_6728.JPG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处长张玲作“科技月”工作总结

 

  • 教务处副处长王栋慧作“教学质量月”工作总结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已进入提高质量的升级期、变轨超车的机遇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将举办以“创新形式,改革教法”为主题的“教学质量月”系列活动作为落实我校2018年总体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校在“教学质量月”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举办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举办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4场系列培训讲座;组织各教学单位开展以“倾听、反思、整改”为基本要求的师生座谈会;开展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检查工作;举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系列活动。
       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练兵比武,提升教师队伍精气神
       正如教学督导罗蔚茵教授所说:“青教赛就像练兵,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实践,通过实践教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出校门。比赛虽然会结束,但是教学活动要继续下去,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去做示范教学,让优秀的教学方式辐射更广。”
       举办系列培训讲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应新时代教学革命性变化
       教务处邀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孙立教授、中国教育智库网人才培养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商桑教授、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兼中山大学教师教学信息化论坛副秘书长黄海工程师、台湾成功大学辛致炜博士等4位教学名师开展系列培训讲座,多方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师生座谈会——倾听意见、反思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王栋慧副处长欣慰地说:“各教学单位师生座谈会的总体成效较好,通过座谈会及时发现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改进中加强建设,从而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保证教学质量。”
       期末考试试卷检查——检验教学风气,提升教学质量
       教务处针对本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有问题的试卷,及时向教师反馈,将试卷原始错误指示给他们,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保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
       毕业论文答辩——检验人才培养质量,创设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开展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旨在让学生充分展示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创设一个教学相长、教学互鉴的机会。
       教务处副处长王栋慧就“教学质量月”活动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她指出,教务处将把“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作为每学期常规性工作重点落实。以“教学质量月”活动为抓手,认真落实2018年工作目标,把质量立校,提高教学质量、含金量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作为检验教务处工作成效的标准。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IMG_6790.JPG
教务处副处长王栋慧作“教学质量月”工作总结

 

  •  表彰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并颁奖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提高学术竞争力,鼓励大家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我校在2018年“科技月”活动中,对2017年度科研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评选的成果由高水平论文数、著作数、专利数、软件著作权数、科研项目数组成,评选结果是由各单位教职工人数平均成果得出的。在本次活动中,评比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希望各院系老师继续努力,在科研教学工作上再创佳绩!
       校长王庭槐和校党委书记周云对荣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一等奖信息科学学院;二等奖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管理学院;三等奖听力与言语科学系、法学院、体育部共6个二级教学单位分别进行了表彰并颁发奖牌和奖金。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颁奖 (1).JPG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与
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一等奖代表合影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颁奖 (2).JPG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与
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二等奖代表合影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颁奖 (3).JPG
校长王庭槐(右)、党委书记周云(左)与
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三等奖代表合影

 

  • 获奖单位代表发表感言

       会上,获奖单位代表分别发表感言并对各单位科研举措进行分享。衣杨教授代表信息科学学院发表获奖感言,她认为荣获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一等奖得益于主管领导王庭槐校长的指导性、鼓励性和批评性教育;得益于学科与科技管理处的专业服务;得益于学院学科带头人的积极引领;得益于学院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的辛勤付出;得益于辅导员和秘书老师的无私奉献……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研工作更离不开人才。”资源与城乡规划系陈俊合教授说:“近几年,资源与城乡规划系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热情,邀请校外专家召开科研专题讲坛,旨在提高青年教师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管理学院彭建平教授说:“我院积极推动管理学院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改善,本学期引进校外博士2位,现有在读博士3位,我院鼓励所有老师在职学习和进修,希望通过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学术强校、质量立校’方略的贯彻实施。”李妙老师作为单位的科研重点培养对象和获奖单位教师代表,分享了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实施的科研措施:“听力与言语科学系作为年轻的学系,教师人数较少,系主任重点鞭策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据悉,2018年6月,听力与言语科学系学生李潇潇以本人为第一作者、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北京大学一级核心期刊《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发表文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临床特征分析》。法学院李岚教授则认为法学院荣获2017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奖得益于学校和法学院的双层督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许振刚副教授将体育部比作苔花,他指出,体育部的科研成就有赖于近几年学校所营造的浓厚学术氛围,往后也将在“学术强校、质量立校”方略的指导下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未标题-3.jpg
获奖单位代表发表感言
  • 校党委书记周云发表重要讲话

       校党委书记周云高度认可“学术强校、质量立校”发展方略及开展“科技月”和“教学质量月”系列活动的意义。周书记认为,大学的办学规律应当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学术科研为突破、以服务社会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几年,学校各单位在探索中已经步入高等教育的正确轨道,教学和科研目标逐渐清晰,这两方面的成效也已经开始显现,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6月2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校将重点凝练本科教育特色,将日常教学工作放在本科教育的重要位置,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探索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在本科教学中打造新华的特色品牌。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周云书记2.JPG
校党委书记周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 王庭槐校长作会议总结

       王庭槐校长对大会进行总结,希望全校各单位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学校第二个十年发展目标,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居于全国前列的具备南方特色的现代化大学而努力奋斗。会上,王校长提出四点要求:
       一、坚持“学术强校、质量立校”发展方略,推进教学与科研“双翼齐飞”
       我校基于师资队伍、科技水平现状提出“学术强校”方略,希望全校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教务处、学科与科技管理处工作开展,全力推进教学与科研“双翼齐飞”,促进“学术强校”与“质量立校”同步发展,进而完成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型研究
       学校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科研工作也应当结合人民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广东省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开展应用型课题研究,及时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真正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
       三、借助校外资源,增强办学实力
       除了与母体学校中山大学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外,我校应当立足实际,借助人际关系与其他应用型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有真才实学的校外导师,建设产学研用基地,助推民族产业发展,吸纳更多校外优势资源,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四、遵守学术规范,加强学风建设
       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是相互依存的一对范畴。我们应当坚持按照规章制度办学,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造假,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说明: F:\文件\a常用:近期工作\2018年科技月\总结会\新闻稿\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20180711 科技月、教学月工作总结大会 黄要武摄\大会现场.jpg
“科技月”和“教学质量月”工作总结会现场
 

       王庭槐校长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希望全校师生特别是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科研人才所寄予的厚望。
       ——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们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坚定“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与科技管理处、新闻与宣传中心供稿
| 苏静娜
| 黄要武
审校|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新华学院  

技术支持:信息与网络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