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机关各部、处、室、中心、直属和教辅单位,各学院、直属系、教学研究部:
根据《关于印发<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东府办〔2006〕3号)精神,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转发给你们: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市社科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推动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社科力量。
二、奖项设置
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设置21个奖项。每个类别(著作类、论文类和调研报告类)分别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三、申报主体
(一)在东莞市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教职工。申报人须是东莞户籍人员或最近连续在东莞居住满2年或连续缴满2年社保的非东莞户籍人员。
(二)通过专题会议确定的项目以及以东莞为主题、对宣传东莞具有典型意义的项目,其申报主体不受上述条款限制。
(三)申报主体合法拥有知识产权,包括研究成果的版权、评奖申报权和荣誉权等。
四、申报范围
(一)申报成果须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的成果。
(二)申报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等。凡属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含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著作、论文、调研报告列入评选范围。
(三)以下情况不列入申报范围:凡已在高于或相当于本奖励级别的评奖中获奖的成果;集体撰写的论文集;没有取得市级以上领导批示的未公开发表的调研报告(含咨询报告);文学艺术类作品及翻译成果;知识产权有争议或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成果。
五、申报类别
分为著作类、论文类、调研报告类。成果第一作者(主编)同一类别只能申报1项,不同类别申报不能超过2项。申报人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其他成果的申报中。
(一)著作类。包括专著(含个人专业论文集)、编著、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物等,须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一级出版社和省内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二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以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二)论文类。包括学术论文、理论文章等,须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准)上发表的论文。发表的论文以第一次刊登时间为准。
(三)调研报告类。包括在相关决策咨政类刊物刊登、获市领导肯定、被市以上党委政府部门采纳转化为政策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咨政报告等。已发表的调研报告以第一次刊登时间为准,未公开发表的调研报告以第一次呈送领导参阅时间为准。
六、申报材料报送要求
(一)纸质材料报送要求
1.《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8份(含原件1份)
2.《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汇总表》(以下简称《申报汇总表》)一式1份
3.著作类:
①著作原件2份;
②论文类:论文原件2份,论文复印件7份(含刊物封面、目录、版权页、正文);
③调研报告类:原件2份,复印件7份。
成果需要保密的,请特别注明。此外,非东莞户籍人员还须提供连续在东莞居住满2年或连续缴满2年社保的相关佐证材料(居住证明、社保清单等)。
(二)电子文档材料报送要求
《申报表》《申报汇总表》及论文、调研报告(含咨询报告、咨政报告)的电子文档(须与纸质申报件一致)发送至邮箱caojiangzhong@xhsysu.edu.cn邮件请注明“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XX院系)”。
七、申报程序
(一)受理时间
2023年5月25日至6月16日
(二)受理要求
个人将申报材料提交给所在院系进行审核后,由院系统一提交给科研处。不接受个人申报。
(三)审核要点
1.对成果意识形态的严格把关
2.成果所有作者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等)、成果年限等信息严格把关。合作成果只能由申报人通过所在单位进行申报,成果合作者可以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单位,合作者数量不受限制,必须按顺序列出全部合作者。第一作者(主编)须符合前述申报主体条件。署名顺序明确无争议的,按原顺序排序,署名顺序不明确的,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序(须经各合作者确认同意)。获奖证书将以申报时填写的排序为准。
3.对非东莞户籍人员要审核其提供的连续在东莞居住满2年或连续缴满2年社保的相关佐证材料(居住证明、社保清单等)。
4.佐证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是否相符。
八、其他事项
(一)表格填写完整后打印提交,请勿直接手写。提交申报材料时,需出示相关证件原件。所有申报材料原则上不退还。
(二)申报单位或个人必须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实事求是,不得虚假申报。一旦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立即取消申报资格。
(三)院系单位材料受理时要切实负责,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查把关。一旦发现有失职渎职行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联系人:曹老师
地址:东莞校区格物楼2B305
电话:13532756060
附件:
1.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
2.东莞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汇总表
科研处
2023年5月25日